close

圖片1.jpg

 

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不久前已經過世了,霍金生前最有名的理論稱為「霍金輻射」,這個理論表明了宇宙是有兩個空間,而且宇宙不只一個,而且是源源不斷的被創造出來的

 

在維基百科中,「霍金輻射」有這麼一段的描述:

「所謂的「霍金輻射」:當成雙成對的粒子——如電子和正電子,或一對光子——在強烈的引力場中被製造出來時,其中一個粒子會墜入黑洞,另一個會逃離,從而產生這種輻射。

 

這段描述有幾個意義:

一、在強烈的引力場中被製造出來時:

既然宇宙是由許多粒子所組成的,那就表示宇宙是不斷的在引力場中被製造出來的,而不是早就一直存在的。依據「電子雙縫實驗」,宇宙其實是被「觀察者」觀測後才能出現的,觀測就是我們的瞬間念頭,也就是「意識創造宇宙」,所以,霍金輻射理論基本上是直接推翻唯物論的。

 

註1:「意識創造宇宙」的過程請點此。

 

二、其中一個粒子會墜入黑洞,另一個會逃離,從而產生這種輻射:

每次瞬間念頭產生宇宙時,不是只有一個,而是一對孿生雙胞胎,其中一個宇宙會墜入到我們看不到的黑洞裡,另一個宇宙則會逃逸出黑洞外,然後被黑洞外的引力拉長編織成一種我們看的見的三維投射影像,稱為量子糾纏,也就是霍金輻射。

 

三、我們的思維是來自遙遠的宇宙,而且是一種二維資訊碼:

近來最熱門最接近萬有理論且整合黑洞、弦理論及相對論的「全像原理」(Holographic principle),在維基百科中有這樣一段的描述:「全像原理認為目前所見的宇宙是真實宇宙的投影。以較宏觀的觀點來看,此原理指出了整個宇宙可視為一個呈現在宇宙學視界上的二維資訊結構,而日常觀察到的三維空間則是巨觀尺度且低能量的有效描述。」

 

上述「全像原理」表明了:1、墜入黑洞裡的宇宙才是真實的宇宙,2、而且是一種二維資訊碼,代表宇宙的核心是資訊,宇宙是一部巨大量子電腦,3、而我們看的見的宇宙只是一種投影

 

圖片1.jpg

 

四、投影世界是一種瞬間存在的生滅現象

1928年,26歲的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發現在真空中,一直不斷有虛粒子瞬間產生後又湮滅,這種現象,代表日常可以觀察到的宇宙只能瞬間存在,只是一種投影而已,它產生後很快就被下一瞬間產生的投影宇宙所取代。其實,投影宇宙跟播放影片的原理一樣,只要將一秒24張的二維宇宙圖片連續播放,就能變成一部三維動態影片。如果宇宙是唯物論,那狄拉克就不可能在31歲就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五、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與波耳的「波粒二元性」,正好說明「宇宙雙胞胎」的特性:

質能方程式說明能量就是質量,波粒二元性說明粒子既是能量的波又是物質的粒子,代表能量與物質是一體的兩面,也像是一對宇宙孿生雙胞胎。因此,宇宙是存在兩個空間,一個是看不見的能量世界,另一個是可以看的見的投影世界。能量世界的我才是真實的我,是一種能量形式,根據能量不滅定理,真實的我是永恆存在。而物質世界的我僅是一種投影,是一種產生後又湮滅的粒子,只能瞬間存在而已。

 

詩人紀伯倫:一個人有兩個我,一個在黑暗裡醒著,一個在光明中睡著。

所以,宇宙設計是有兩個空間:

一個是我們看的見的物質世界,這只是一種投影,稱為外在的投影「現象」。

一個是我們看不見的精神世界(能量世界),這是一種永不消失的能量,稱為內在的真實「本質」。

 

當你第一次認識我時,我對你而言,只是一種現象的投影,昨天健康的我跟今天感冒的我就是不一樣的,而一直在變動的現象,就不可能是一種真實不變的實體。至於我是誰?我有沒有犯罪前科?你是一無所悉,也就是說,我的真實本質是儲存在另一個我們看不到也無法驗證的精神世界裡,也就是墜入到黑洞裡的「我的宇宙」,所以你是無法從我的投影世界看到我的真實本質,只能看到表面的現象。

 

黑暗是不存在的,黑暗是因為缺乏光線,黑暗是表象,真相是缺乏光線;
寒冷是不存在的,寒冷是因為缺乏熱量,寒冷是表象,真相是缺乏熱量;
邪惡是不存在的,真相是心中缺少愛。

 

當我們看到及想要房子時,其實我們内心真正需要的是家庭溫馨的體驗;

看到婚姻時,其實需要的是愛情;
努力賺錢,其實是為了能帶來幸福與快樂。

我們想要的金錢、工作、婚姻及房子,都只是一種表象,其實内心真正要的是看不到的幸福、快樂、愛情及溫馨的體驗。

 

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只是一種表象,真實的本質是儲存在我們看不到的精神世界裡。
 

「意義」是儲存在黑洞裡,而不是顯示在黑洞外。
 

哲學家康德說:所有可以驗證的事物,都是來自不可以驗證的本質。

 

所以,當我們知道看的見的物質世界只是一種暫時存在的投影現象時,就會提醒我們自己要隨時保持客觀、不預設立場及做重大決定前要盡量蒐集多方面的新資訊。

 

此外,在上述的量子力學理論當中,宇宙只存在三種型態,分別是「觀察者」及經觀察者觀測後產生的兩個宇宙:墜入黑洞裡的永恆宇宙及逃出黑洞外的投影宇宙。

 

然後,我們再比對經物理學家計算後,所得知的三種宇宙結構:是由看不見且無法驗證的「暗物質」占26%、「暗能量」占70%,及「可見物質」占4%,這三種所組成。

 

這時,我們會發現:

一、投影宇宙就是只占宇宙總量4%的可見物質,

二、不斷產生並儲存添加的永恆宇宙就是占70%的不斷加速膨脹的暗能量,

三、而觀察者就是不增不減及不生不滅占26%的暗物質。

 

因此,宇宙就是由這三個部分所組成:

一、暗物質:黑洞裡(精神世界、真實世界)的靈魂,也就是資訊的「初始值」及「目標值」。

二、暗能量:黑洞裡靈魂投影到物質世界與其他靈魂共業共振的體驗紀錄,也就是資訊的內在「經驗值」。

三、可見物質:黑洞外(物質世界)靈魂投影的背景舞台,也就是資訊的外在隨機混亂「資訊值」。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那句經常被唯物論嗤之以鼻的話:「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那永恆宇宙的經驗值是什麼呢?

 

永恆宇宙既然是經「觀察者」(意識)觀測後才會產生的,所以永恆宇宙就是我們所見所聞所聽所觸所嘗所留下來的紀錄,也就是一種「經驗值」的型態,佛教稱為「業」,心理學家稱為「潛意識」。

 

經驗值是用來計算的,我們是依據累世的經驗值數據庫,作為回應外在環境所產生的新問題,也就是說,人類大腦的運行是建立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過去所經歷的事情,以及殘留下來的記憶,會主導我們當下的判斷,進而主宰我們的命運。

 

內在的經驗值是一直在添加變動,外在環境的資訊值是一直隨機混亂的產生,在經過計算後,如果沒有初始值及目標值的比較,宇宙量子電腦是無法計算出結果的,所以,意識必須要有靈魂主體的存在。

 

因此,物質世界的我是受精神世界的我所控制。物質世界的我只是一台五覺感官的接受器(接收資訊值)及轉換器(轉換成3D影像及語言)而已,真正計算處理的程序是在精神世界裡,也就是我們看不到的黑洞裡。

 

現今從事人工智慧的專家,已經慢慢了解到:「機器人最後會跟人類一樣的擁有意識,而其原因是: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這裡所說的人,是指物質世界的我。

 

近來,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實驗表明人有兩個自我,一個稱為陳述型(Narrating)自我,也就是物質世界的我,一個稱為體驗(Experiencing)自我,也就是精神世界的我。所謂的自由意志,只不過是物質世界的我在收到精神世界的我的指令後,給自己加工編擬的一個故事而已。

 

所以人工智慧的專家就認為,通過目前的計算技術,只要能構造出一個自我模擬的自指機器(Self-referential Machine),讓它也具備兩個自我,那機器人就

具備了「意識」。

 

什麼是自我模擬的能力呢?就是在機器人內部開一個虛擬裝置,並用這個虛擬裝置來模擬自己所有的運行。於是,這個模擬器就構成了物質世界的我,而軟體部分的虛擬裝置就構成了精神世界的我。由於這台機器人可以在虛擬裝置中投射它自身以及所有的動作,所以它就具備了「自我覺知」的能力,從外界表象來看,它已經能表現出具有「自我意識」。

 

物理學就認為,生命可以被視為是一種「貝葉斯公式」的計算過程:它的目標就是最大化的實現在「意識數據庫」裡有意義資訊的添加、儲存和運用

 

(註2):貝葉斯計算過程請點此。

 

所以說,物質世界的我,是沒有自由意志的,只是一個五覺感官的接受器及精神世界下達指令的轉換器,精神世界的我才是負責計算及決策。

因為精神世界的我經常錯看世界,所以物質世界的我必須加工、編造故事來說謊,一方面將錯看合理化,一方面讓自己以為有自由意志。

也因為物質世界的我說謊,是他的主要工作職掌,所以相信人有自由意志,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請放下物質世界的自我及找到精神世界的自我,才是。

 

佛教、賽斯、NLP等等都在強調這部分。

 

所以說,生命是什麼?

簡單的說,人生是有痕跡及軌跡的。

痕跡是指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經驗值,軌跡是指上帝所賦予使命及天賦的初始值及靈魂自己設定的目標值,也就是投胎前想要學習成長的生命藍圖或計畫。
 

因此,生命是帶著目標任務,一起投影在物質世界的舞台上,並透過隨機無常資訊值的新問題產生,讓集體在共業共振的體驗中學習成長及進化。

我們是為了學習成長才來到世上,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學習如何正確看待這個世界深入了解自己的使命

 

在知道生命的意義後,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知道生命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那就是目標值的自我實現、經驗值的善念、資訊值的厚德載物。

 

自我實現:人有兩次出生,一次是來到世上,一次是覺悟後找到真實的自我,盡快將真善美的初始值及目標值轉化成人生的夢想值與人生目標值。

 

善念:經驗值是靈魂在物質世界中,被欲望汙染後所產生的,在經驗值數據庫裡是充滿了貪嗔痴的偏執,所以必須定期自我反省,隨時來察覺內在「經驗值」的精確度。經驗值的慣性就是業力,業力就是心態與觀念,而我們的命運,態度是決定一切。

 

厚德載物:要經常把舊有落伍的經驗值歸零,積極吸收新知識的經驗值,透過深度學習,將吸收到的有用資訊值轉換成「德」(有意義的經驗值或體驗值),唯有厚德或積德才能成大功立大業。

 

資料參考自《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林文欣著‧八方出版社

圖片1.jpg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0414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

作者林文欣,畢業於成功大學工管系,求學時熱衷於哲學的探索,很年輕時寫了幾年電腦程式,很早就當顧問時,一直是運用在台塑企業及惠普科技所學的目標性策略規劃,幫企業轉型及導入電腦管理系統,如ERP、PLM、MES、SCM等。年紀漸長,慢慢接觸佛學,後來為了想一窺生命的真相,逐漸迷上量子力學及數學公式。有近達三十多年的企管顧問及高階主管生涯,走遍台灣及大陸各地的中大型企業。

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aber0205/

 

 

arrow
arrow

    林文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