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1.jpg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萬事萬物是怎麼產生的?

 

道德經說明的很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就是電腦程式,宇宙是由物理定律的數學公式所計算創造的。

 

道生一,是指宇宙大爆炸,

一生二,是指宇宙大爆炸後,分裂成陰與陽的四維物質世界與六維反物質世界(精神世界),

二生三,是指物質世界的真實粒子與反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的虛擬粒子產生了量子糾纏,又稱陰陽調和,

三生萬物,是指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量子糾纏後才形成萬事萬物。

 

1.jpg

 

佛祖說:
一切事物,皆是由衆「因緣和合」而生起,就是說,人事物的形成是靠「內在基礎的因」和「外在條件的緣」,相依而生起的。

這段話說明了萬事萬物是由精神世界「內在基礎的因」的「經驗值」與物質世界「外在條件的緣」的新「環境資訊值」,相互「和合互動」而產生的。

 

2.jpg

 

經驗值就是「業」,佛教說:起心動念都是「業」(記憶、潛意識),而所謂的「業」,就是你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看的每本書,吃的每樣東西等等,通通都會變成「業種」儲存在另一空間的第八識(精神世界、反物質世界)裡,在經過一段時間成熟後,業種就會形成經驗法則,也就是你的心智模式,並最終主導及控制你人生中所有的選擇與決定(業果),這就是所謂的前因後果及自因自果。

 

宇宙設計是有兩個空間:

一個是我們看的見的物質世界,這只是一種投影,稱為外在「現象」。

一個是我們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永不消失的能量,稱為內在「本質」。

越深層且看不到的東西才越真實,而我們能看到的都只是一種表象,並非是真實的本質。譬如你看到一個穿著很邋遢的老人時,你會認定他是個窮人,但事實上,有時這種人反而會是一位很有錢的大地主。

物質世界的我是受精神世界的我所控制。物質世界的我只是一台五覺感官(眼耳鼻舌身)的接受器而已,真正計算處理的電腦程序都是在精神世界裡。一個負責接收資訊,一個負責決策指揮。

當兩個空間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建構好了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經由兩個世界的「和合互動」(物理學稱量子糾纏)來形成「萬事萬物」,而這個分工合作的過程,就稱為「貝葉斯演算法」

在現代生活中,可說是到處充滿了貝葉斯公式,它在人工智慧領域中是如火如荼的被廣泛應用著。

像視覺圖像處理,Google自動駕駛汽車的操縱系統,G-mail對垃圾郵件的處理,MIT主導的人類“寫字”系統,以及最新的SIRI智慧語音助手平台,還有挑戰人類最後智慧堡壘的AlphaGo系統等等,都有一隻神秘的手躲在後面操控,而它就是貝葉斯公式。

微軟及谷歌是靠它吃飯的,人工智慧是靠它起家的。能弄清這個貝葉斯統計,就相當於能弄清生命真相。微軟新掌門人因為深入研究貝葉斯統計,而讓微軟重返卓越。所以,我個人是認為:配合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貝葉斯統計將是未來管理者及成功者必備的核心思想之一。

那什麼是貝葉斯統計?為何會跟創造宇宙的萬事萬物有關呢?

MBA智庫百科的概述:「貝葉斯決策就是在不完全情報下,對部分未知的狀態用「主觀機率」估計,然後用貝葉斯公式對發生機率進行修正,最後再利用期望值修正機率做出最優決策。」

簡單一句話:大腦的判斷與行動,是「不斷根據新的資訊、證據、資料(外在的物質世界),來調整原來的看法、判斷、信念(內在的精神世界)」,這就是一種貝葉斯演算過程,跟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原理一樣,其過程有五個階段(註):

第一階段:接收新資訊

運用五覺感官去接收外在物質世界的新資訊,暫存在左腦。

第二階段:建立主觀的新「決策模型」

經右腦,在內在精神世界「經驗值」的雲端意識數據庫裡,讀取相關歷史資訊,經計算後,形成主觀的新「決策模型」,也就是我們的價值觀、習慣或喜好。

第三階段:創造新的主觀宇宙

依據新「決策模型」,從接收觀察得來的資訊中挑選出我們認為重要的資訊,並與原有的經驗值,一起計算、加工及重新塑造出我們認為的宇宙,也就是我們自己認為的萬事萬物的新經驗值。

同一事物的出現,會產生很多各式各樣自己經驗值認為的主觀宇宙,也就是世上根本不存在客觀宇宙,這也證明唯物論是錯誤的。

第四階段:記取教訓,調整看法

將新的經驗值儲存在精神世界的雲端意識數據庫裡,作為下次判斷與決策的相關資訊。

第五階段:做出行動

將新的宇宙,投影到物質世界,經左腦轉換成語言,並指揮物質世界的我開始行動,也就是我們遇到事情時的所有情緒反應,如憤怒或高興。

(註)資料參考:《佛學八識》、哈佛大學著名的管理及系統學者Chris Argyris所提出的《推論階梯》(Ladder of Inference)及《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

 

3.jpg

 

像我們對一個人的了解,就是一種貝葉斯計算:先運用主觀經驗值估算,再利用不斷收集到的新資訊,來調整自己的看法,進而逐漸接近真實的本質,並與自己的期望值比較,最後做出最有利的決策方案。

譬如剛認識一個人時,對他的內在經驗值不了解,所以先用初步印象打分數,印象好分數就高,接著再利用與他接觸時所產生的現象來加分或扣分。每個人的加扣分標準不一樣,全是內在主觀經驗值的計算與判斷。當認識一段時間且資訊充分之後,我們就會決定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價值與地位。綜合指數超過60分就是普通朋友,超過80分就是好朋友,超過95分可以考慮嫁給他或娶她。而這種分數標準每個人都不一樣,像幸福指數有人要90分以上才認為自己夠幸福,我是30分就夠了。

世界充滿未知及不明確經驗值是有限且不完備的宇宙沒有客觀事件只有主觀意識,然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利用少量的資訊,來做出最佳的解決方案,這就是貝葉斯公式的理論架構,而這個架構不存在客觀的唯物,而是全屬個人信念的唯心,其結果是沒有對與錯,只有因與果。 

生命的貝葉斯公式有三個變數:
一、儲存在精神世界的累世經驗值,也就是人的本質。因為看不到且資訊量有限,所以人心是很難猜測的。

二、外在物質世界的新資訊值,也就是無常世界不斷出現的問題與現象。

三、主觀的期望值,也就是目標值或初始值,這是做為決策的重要依據,譬如上班族的起床初始值是上班,因此,不管新資訊是晴天還是雨天,精神世界的我計算後,會指揮物質世界的我不准賴床。

在這三個變數中的累世經驗值裡,則是充滿了許多偏差及誤解的經驗值,且不完整及有限的。

而在物質世界中,我們依據五覺感官所接收到的新資訊,卻只是一種表象,其真相的本質,則是放在眾人我們看不到的精神世界經驗值裡及你對宇宙所有物理定律(無限)及知識的了解

因此,我們往往只能憑有限、偏差的經驗及少量的表象新資訊去預測未來,在「缺乏他人同理心」及「難以了解背後本質」的情況下,就會讓彼此的誤會與差距變得越來越深。

也許是內在正確經驗值不夠,也許是外在正確資訊不充足,就會造成我們經常預測失敗,而「預測失敗」就是事業、婚姻、股市等經常失敗的主因。

我說的是「預測失敗」而不是「預測錯誤」,這兩者有很大的差別,成功者與失敗者的關鍵就在這裡。

兩個世界的「和合互動」,經過貝葉斯演算法後,會得出四種結果:

精確(方向、本質、戰略)且準確(執行、表象、戰術),
不精確但準確,
精確但不準確,
不精確且不準確。

所謂的精確,是指內在「正確經驗值」充足後所做的預測,所以制定的目標、戰略及方向就會正確。雖然執行過程中,會因外在正確資訊不充足,而「預測錯誤」,但是我們會藉由犯錯來記取教訓並調整看法,進而逐漸接近真實的本質,最終就變成「預測成功」。

人生就是一種不斷嘗試及犯錯,進而學習成長的貝葉斯估算過程,所以,真正的成功者,是讓許多次的「預測錯誤」最後變成一場「預測成功」的結果。

所謂的準確,是指能對外在「新資訊」做出很快的預測,所以執行過程非常有效率。只要方向精確,準確就能加速「預測成功」。只可惜,大部分的人,很容易脫離了真實的本質,導致方向不對或是戰略錯誤,那「預測對了」的準確,就反而會加速「預測失敗」的結果。而且越有立場越有自信的人,死的越慘,歷史上偉大的英雄及股市交易高手,好像都是下場很慘,往往死在最後一次最有把握的事件上。

我們在資訊時代所面對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全世界的知識量正在巨量增加,並與我們所知道的及以為知道的,兩者之間的距離正在加速拉開。

人生不是在比誰對誰錯,人生是一場不斷犯錯換取寶貴經驗的學習成長過程,而是比誰的精確度比例,最終是最高的。不需要想追求終極完美的預測,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上帝能,只要精確預測比競爭者好,就算贏了。

智慧的區別就在於精確與準確的不同,

人類始終在追求對未來的精準預測。

因此,針對貝葉斯演算法的三個變數,我認為生命的終極目的就是:找到自我、善念、厚德載物。

找到自我:找到人心的佛性,靈魂的「目標值」,也就是你生命計畫中的願力或夢想。

善念:定期自我反省,以觀照的態度,來察覺內在「經驗值」的精確度,好的觀念與態度才是決定一切。

厚德載物:積極吸收新知,透過深度學習,將好的資訊值轉換成「德」(好的經驗值或體驗值),唯有厚德或積德才能成大功立大業。

資料參考於《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林文欣著‧八方出版社

arrow
arrow

    林文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